孩子们真想学中文吗?
孩子们真想学中文吗?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我在做学生时老师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几十年以后的现在,自己也真的成了老师,面对几十个学习中文的学生,才算真正地领悟到其中的用意,特别是在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下,每周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课程,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你为什么学中文?”当我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们都不做声,也没人举手要求回答。于是,我随意叫了个学生,他答:“我真的是不想来学中文,是爸爸妈妈一定让我来的。”一言既出,全班20多个学生纷纷响应:“对,是爸爸妈妈让我来的。”

“可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让你们来呢?”我的继续追问显然又把学生们问住了,教室里再次呈现一片安静。

我把目光投向班上中文讲得最流利的一个男孩,并且再次重复了我的问话,希望他能给出一个比较积极的答案。他一字一句地咬着字说:“我的爸爸妈妈说学中文是为了我以后能有好工作,我就不相信,我让他们拿出证据来,可是他们给我的都是别人的例子,怎么能适合在我的身上呢!”

他的答话虽然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说的不无道理。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可能尚未对自己的将来设想过,或者说还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我还有10多年才工作呢,谁知道那个时候世界是什么样?”另一个同学插话着。于是,班上的气氛再次热闹起来,“我也不相信,学中文可以让我们有好的工作。”

“我爸爸说多学一种语言可以晚得老年病,这个我也不相信。”一个非华裔男孩回答。其实,我也见过这样的研究成果报道,学习两种语言可以提高大脑的掌控能力,延缓老年痴呆症。

一个女生细声细语不紧不慢地说:“爸爸妈妈说我是中国人,要保持中国文化和会讲中国话。”

从学生们的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一种不是很情愿的被动的状态下来学中文的,是被爸爸妈妈送来的。

“海外中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留根工程”,这是赋予海外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多掌握一种语言,为孩子的未来多一条选择的路”,是我们做家长的美好愿望。其实,孩子们的父母说得都很对,只是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显得实在太遥远,他们还很难理解和接受。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用到中文的时候?”我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激动起来,好几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争相要求回答。

“我在日间学校的好朋友里有几个是中国人,我们课间外出活动时,他们有时用中文讲话,以前我完全不知道他们说什么,现在我学了中文,所以也能听懂一些。”这是一个非华裔男孩,一头浓密的金色头发,说话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好像一只欢快的小狮子。

“我的爸爸讲中文,妈妈不会,所以,我有时就教我妈妈说中文,可是她说的中文总是声调不对,特别好笑。”这个小男生是班上话最多的一个,我鼓励他好好教,有机会时,我将检验他的教学成果。

“我可以听懂姥姥讲话了,也能跟姥姥说我想要做的事情,因为姥姥不会英语,只会中文。”这是一个混血女孩的回答。

“我夏天去中国时,可以说出自己想要吃的饭,中国的饭真好吃。”这个男生去年暑假刚刚和家人去了上海杭州等几个南方城市。

“我在家可以跟哥哥用中文讲我们的秘密,爸爸妈妈都听不懂。”这是一个非华裔男孩,他的哥哥也在本校学中文。

“我可以听懂爸爸妈妈讲的话,他们不能再对我保密了。”这个华裔女孩略带神气地说。

看来,孩子们是能体会到学中文的益处的,只是“爸爸妈妈让我们来的”被动情绪暂时占了上风。

那天有几个学生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合适答案来,我把这个问题留作家庭作业,让他们随时留意自己学到的中文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于是,在后来的中文课上,时常都会有人告诉我自己在什么场合用到了中文,也有学生主动来问我某个词用中文怎么说。那个教妈妈中文的男生每次都汇报教了妈妈什么,有一次他妈妈来送他上学,他特意让我检验他妈妈说的中文。

随着在生活中运用中文的逐渐增多,和主动来求问,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这就是为什么爸爸妈妈送你们来学中文,也是你们为什么来学中文,因为它有用。”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强调着。

今年中国农历新年时,我用课前裁剪好的红纸教学生们写“福”字,学生们还好奇地听我讲解“福字倒(到)了”的习俗。我提醒他们可以把自己写在红纸上的这个“福”字作为新年装饰,贴在家里的墙上。后来听好几位家长说这个装饰品太有意义了,比买来的更有价值。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边学边用,时刻感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又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和求知欲,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在不断的应用中获得了学中文的自信和快乐,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