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0日)传来好消息,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全面停火,为这场冲突按下暂停键。加拿大的主流媒体纷纷头条报道:
这次冲突导火索源于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印度认定巴基斯坦为幕后支持者并采取断水、空袭等强硬措施,巴基斯坦则以“铜墙铁壁”军事行动反击。
双方在冲突中均承受重大损失:印度至少损失5架“阵风”战机,巴基斯坦31名平民死亡,国内经济因空域封锁陷入困境。高强度对抗导致两国难以维持持久战,成为停火的核心动因。
印巴冲突是历史遗留问题+宗教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地缘政治角力交织的结果。虽然表面上有时和平,但底层的对立始终存在。每次两国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英伦伦敦、加拿大多伦多常常上演全武行的街头战斗。
印巴冲突之加拿大:会否推出特别移民签证措施?
尽管加拿大政府尚未就此类措施作出正式表态,但南亚社区仍是满怀希望。
根据四年前的官方人口普查,加拿大有约130万印度裔居民,超过40万名印度留学生,约30万名巴基斯坦裔居民。
要知道加拿大的政客中印度裔政客颇多,在刚刚举行4月28日的加拿大联邦选举中,22名旁遮普裔候选人赢得了席位,进入加拿大众议院。今年当选人数更是打破历史纪录,南亚社区在加国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
近日,一位加拿大移民顾问发文,推测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加拿大可能出台特别移民措施,包括延长签证期限,以支持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公民。目前,加拿大政府已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布旅行警告。
这篇移民新闻网站Immigration News上的文章称,参照以往经验,加拿大政府可能会考虑一些临时举措,以缓解印巴公民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
签证延期:为印巴即将到期的访客、留学或工作签证提供临时延期。
家庭团聚:加快家庭团聚申请处理速度,优先考虑配偶、子女与父母。
人道居留许可:为因局势恶化而面临风险的人士,特别是拥有跨境家庭关系或担心遭受迫害者提供人道主义居留许可。
简化难民申请:为受区域动荡影响、提出安全担忧的印巴公民提供更便捷的庇护申请流程支持。
历史上加拿大多次推出人道主义移民计划
移民顾问做出预测一点都不奇怪。回顾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加拿大加拿大一直以“欢迎难民”和“国际责任担当”的国家形象而闻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是全球少数几个长期支持民间私人赞助难民制度(Private Sponsorship of Refugees Program)的国家,民间力量在难民安置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 匈牙利难民危机(1956-1957年)
接收了大约37,000名匈牙利难民,成为当时世界上接纳匈牙利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南半岛难民(越南、老挝、柬埔寨)(1979-1980年)
在两年内接收了约60,000名中南半岛难民。
3、乌干达亚裔难民(1972年)
接纳了超过7,000名乌干达亚裔难民(多为印度裔)。
4、 孟加拉独立战争(1971-1972年)
安置逾5,000名“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难民,提供快速签证及人道路径。
5、波斯尼亚战争难民(1990年代初)
接收了约5,000名波斯尼亚难民。
6、1999年 科索沃危机
空运了大约5,000名科索沃阿族难民到加拿大。并实施家庭团聚优先和临时居留许可。
7、2015年 叙利亚难民项目
政府与私人赞助共同接收超过25,000名叙利亚难民,重点优先家庭团聚与庇护处理。
8、阿富汗撤离与难民安置(2021年至今)
加拿大承诺安置至少40,000名阿富汗难民。计划持续进行中,包括直接撤离、难民营转移、特别人道通道等多种形式。
9、2022年乌克兰战争
“加拿大-乌克兰紧急旅行授权计划”(CUAET)为逾20万名乌克兰人提供临时居留,包括签证延期与工作许可。
10、2023年苏丹人道措施:
苏丹内战爆发后,加拿大为苏丹公民提供签证延期的费用减免及加速家庭担保通道。至2024年中,已给予超过1,500名苏丹人临时身份。
不完全统计,以上历史上10次大的人道主义移民/难民计划,加拿大共接受了38万多名难民。
这些前例显示出加拿大移民体系在应对人道危机时,可能为印巴冲突局势下的潜在举措提供参考模式。
但目前加拿大自身不保,正面临失业率飙升经济不振、治安恶化等种种困境。不少国民对继续接收难民十分排斥。也担心更多的难民到来,加拿大成为第二个战场。
特别是一些批评者将目前治安的恶化归结于难民的后代,因为很多难民抵达加国后,并不能完全融入社会变成黑帮,其子女也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黑帮二代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