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些喧嚣议题之外,有一个深刻却少被政客直面的趋势,正在悄然影响上述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加拿大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16年至2021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上升至700万。预计到2040年,近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将超过65岁。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更将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财政和社会服务体系。
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必须重新审视现行政策架构,积极调整和创新,以回应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
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公共政策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就联邦和省级政府在迈向2040年过程中应考虑的政策路径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是时候重新构想我们在年老时所居住的环境、重新定义健康与照护的概念,并动员全社会,推动一种更加包容和积极的老龄文化。
**不稳定的退休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阶段,加拿大未来的劳动生产率预计将下滑,作为国家财政支柱的所得税税基也将受到侵蚀。
与此同时,本就压力巨大的医疗系统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老年人群体患慢性病的比例更高,医疗成本也随之飙升。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均医疗支出约为12,000加元,是65岁以下人群的四倍多(约2,700加元)。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长期护理体系已多年面临质量下滑的问题。鉴于大多数加拿大人希望“老有所居”,选择在家中安度晚年,推动“居家养老”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政策任务。
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问题:社会隔离的风险、社区和住宅的可达性、住房选择的适用性,以及护理和支持服务的可获得性和负担能力,都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挑战。
民调显示,95%的45岁以上加拿大人认为居家养老有助于维持他们的独立性、舒适感和尊严。但仅有12%的人表示拥有足够的财务资源以获得所需的居家照护服务。
如果不进行深思熟虑的政策改革,未来老年群体在健康、财务保障和社会融合方面可能会出现巨大差异,进一步拉大社会鸿沟。
**代际公平的考验
人们常常以为“婴儿潮”一代将享有舒适的退休生活:养老金丰厚、休闲选择丰富。然而,这种观点只适用于一部分拥有资产或继承财富的人。对于更多人而言,老年贫困与无家可归的阴影却真实存在。
数据显示,在全国使用庇护所的人群中,约30%的年龄在50岁或以上。而还有许多老年人正在经历“隐性无家可归”,露宿街头、依靠亲友或居住在不稳定住所中。
在资源有限的现实下,加拿大政府正面临艰难的双重任务:既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尊严,又要确保年轻一代也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当前,加拿大年轻人正在被住房高价与生活成本所压迫,许多人不得不推迟生育或放弃拥有家庭的梦想。55%的25至44岁加拿大人表示,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了他们应对日常开支的能力。
要在代际之间实现公平,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推动政策变革,开展战略性投资,并引发一场系统性的文化重塑。
**未来路径:资源优先,听见每一个声音
在资源分配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优先考虑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例如,有观点认为应改革“老年保障金”(OAS)制度,以实现更大的公平性。预计到2027年,OAS支出将达到960亿加元,但现行政策仍允许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家庭领取该项补助。
与此同时,也可探索通过提供长期护理或居家照护服务的代金券方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此类支持应根据家庭收入与财富进行资格审查,特别是考虑房屋净值等重要因素,以确保真正改善最需要人群的晚年生活。
在制定此类重大社会政策时,还应通过代际对话机制,广泛听取不同年龄、背景和经历群体的声音。只有倾听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的心声,理解彼此面临的挑战,才能在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寻找持久、务实的解决方案。
在加拿大人准备走进投票站的这一关键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当我们自己变老,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区中?我们希望国家如何对待年长者?
现在为老龄化社会进行战略性投资,不只是改善当下数百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打下更坚实、公平、有尊严的未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