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十六世他坚信教会立足于绝对真理,不随外界变化见风使舵的作风,让他获得“天主的罗威纳犬”(God’s Rottweiler)的绰号,形容他勇敢顽强的卫道精神。 图/美联社
“卫道者已先一步走入历史,荣归主怀。”前任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于2022年12月31日、当地时间上午9点34分,在梵蒂冈教会之母修道院(Mater Ecclesiae)逝世,享耆寿95岁。本笃十六世因年事已高、健康衰退而宣布退位,至今已将近十年。近年本笃十六世居于梵蒂冈城内的教会之母修道院,现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12月下旬指出本笃十六世病重,请求梵蒂冈的天主教徒为其祷告。
2013年2月11日,天主教第265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早晨弥撒中以拉丁语宣布,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承担工作,必须卸下职务,余生将以祈祷继续为教会服务。他还说,这个决定对于教会的生命至关重要。这个决定震撼了全世界。几个小时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的屋顶遭一道闪电击中,似乎预示天主教会再度迎来历史的关键时刻。
教宗宣布退位的这一天,正好是先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订定的教会节日—“世界病患日”(World Day of the Sick),宗旨是要信徒为受病痛折磨的人们祈祷。在这个日子宣布这样的消息,似乎不是巧合。教宗是终身职位,上一次有教宗生前退位已经是600年前的事—1415年的额我略十二世(Pope Gregory XII),当时是为了结束天主教会大分裂。本笃十六世宣布退位,各种揣测及阴谋论必然四起,精心安排宣布时机与方式,也是一种预先辟谣。
2013年2月28日,这位85岁又318天、史上第四高龄的教宗,摘下象征教宗权威的渔人权戒(Ring of the Fisherman)、缴出宗座印信,由教廷销毁,如愿成为自由之身。成为荣休教宗(Pope Emeritus)后,本笃十六世移居梵蒂冈内由修道院改建的住所,被高耸围墙及宽广的花园所环绕。他已失去主教(Bishop)头衔,也不能在教廷担任职务;可以继续穿着教宗专属的白长袍,但不能配饰教宗及总主教(Archbishop)才有资格配饰的披带,也不能穿着象征教宗身分的红鞋(即“渔人之鞋”,红色象征殉道基督徒的鲜血)。
本笃十六世素有“美学教宗”(the Pope of Aesthetic)的雅号,与历任教宗相比,他特别重视祭典仪式与教士服饰。教宗穿着的红鞋,及披挂带有华丽刺绣的披带,就是在他手上重新恢复罗马时期的教会传统。坊间谣传他的红鞋是义大利知名精品Prada品牌,但教廷特别澄清,这双鞋是出自教宗的私人鞋匠之手。
本笃十六世素有“美学教宗”的雅号,教宗穿着的红鞋,及披挂带有华丽刺绣的披带,就是在他手上重新恢复罗马时期的教会传统。右图为墨西哥商人展示2012年本笃十六世访墨时,献给教宗的红鞋同款。 图/美联社、法新社
亲吻婴孩、给予祝福的本笃十六世。 图/路透社
2014年、已退位的本笃十六世,穿着教宗专属的白长袍。 图/美联社
有趣的是,教会的衣饰,很早就与这位前教宗结下不解之缘。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生于1927年一个德国的传统天主教家庭,走上修道之路的契机是5岁那年,他在家乡见到慕尼黑枢机主教来访的阵仗,被主教华丽的祭衣与仪仗所吸引,他因此立下宏愿将来要当主教。少年时代,他被迫加入希特勒青年团(Hitler Youth),纳粹的征兵令也让他被迫从军,一度关入战俘营。所幸战争结束后,他得以顺利回头投入志业。
如果拉辛格不当神父,也许会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神学以外,他的个人兴趣是钢琴,技艺被公认已达职业级水准,最爱弹奏古典音乐,特别喜欢巴哈与莫札特的作品。拉辛格若不当神父,也可能会成为一位坚定的动物保护运动者。他爱猫成痴,担任主教时就收养了大批流浪猫,与它们一起居住在主教公署。
就算后来未当上教宗,拉辛格神父已是一位优秀的神学家。1951年领受司铎职成为神父后(有关天主教神职人员的位阶,可参阅天主教会圣统制)后,他投身学术,在德国多所知名大学担任教义学教授,灵修与神学相关著作等身。当时,他是公认的自由派,以促进教会改革为使命,他曾在一篇论文中写道,教宗在做决策之前,有义务充分聆听不同意见。然而1960年代末,马克斯主义浪潮席卷西欧校园,蓬勃的“解放”运动转趋激化,促使他转身坚定皈依传统价值。他坚信,相对主义(relativism)否定客观真理,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力倡回归传统教义,抵抗世俗化及相对主义。
如果拉辛格终其一身待在学院,他的神学理论终究只是学术研究,但历史仿佛注定教廷必然要有他的一席之地。教宗圣保禄六世(Pope Paul VI)为完成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The Second Ecumenical Council of the Vatican)“发扬圣道、整顿教化、革新纪律”的目标,刻意在教会中栽培教义学人才。1977年,保禄六世任命拉辛格为慕尼黑教区总主教,不久又任命他为枢机主教(Cardinal)。缺乏教区牧教经验的学院派神父,竟被一路拔擢为主教及枢机主教,在此之前可说是相当罕见。
1932年,5岁的拉辛格。 图/欧新社
拉辛格(后排右)与家人。 图/欧新社
自1981年被任命为教廷信理部长(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相当于天主教会的法庭)开始,拉辛格枢机被视为教廷官方神学理论的代言人,一路引领教会神学的发展。作为所有神学争议的最后仲裁者,他在设定教会发展方向及订定规范方面,发挥高度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他成为圣若望保禄二世的亲信挚友与得力助手,在教会中位居第二把交椅。
2005年,圣若望保禄二世过世,从未想过会当上教宗的拉辛格枢机,毫无悬念地被枢机团选为继任者。圣若望保禄二世宛如电影明星,运用难以匹敌的个人魅力与亲和力,游刃有余地平衡不同派系。本笃十六世是内向矜持、固守传统的学者型人物,究竟如何维系教会团结稳定,顺利引领教会度过新时代的冲击,各界都睁大眼睛等着看。
选择为本笃作名号,据新教宗的说法,是为纪念一战期间的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及本笃会(the Order of Saint Benedict)的会祖—努西亚的圣本笃(Saint Benedict of Nursia)。本笃十五世周旋于各国之间寻求和平,带领教会度过战争;圣本笃恪守规条,以基督作为一切的中心。此外,新教宗选择“真理的合作者”(COOPERATORES VERITATIS)作为格言,已将施政方针表露无遗。
本笃十六世任内竭力坚持传统,积极扮演卫道领袖的角色,他先后发表三道通谕(Encyclical)撰写牧函(Pastoral Letter)不计其数,主题聚焦在与耶稣基督建立友谊关系、抵抗相对主义宰制、基督教作为理性的宗教等。他坚信教会立足于绝对真理,不随外界变化见风使舵的作风,让他获得“天主的罗威纳犬”(God’s Rottweiler)的绰号,形容他勇敢顽强的卫道精神。但对于期盼教会与时俱进的改革派而言,自然是大感失望。
本笃十六世任内竭力坚持传统,积极扮演卫道领袖的角色。图为2012年,本笃十六世拜访古巴。 图/路透社
2011年10月,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向迎接他的天主教众挥手。 图/路透社
本笃十六世捍卫基本教义,尤其表现在生育控制、同性恋、性别议题方面。他反对使用保险套避孕或防制爱滋病,认为禁欲、对婚姻忠诚及抑制贫穷才是正途。对于同性恋,他明确指出教会立场:同性恋虽然不是“罪恶”(sin),但具有内在道德败坏的倾向,是一种“客观上的病症”(objective disorder)。他认为同性恋为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不逊于气候变迁,教会必须挽救人们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他也认为,性向不能与种族、族裔问题相提并论,基于性向作成的差别待遇不能算是歧视。他更主张性别角色是天赋,批评性别理论企图“将人类从造物主解放出来”。对于教会性侵事件频传,他则归咎于上个世纪60年代“性解放”(Sexual Revolution)运动的影响。
本笃十六世高度仰赖传统,有时缺乏政治敏感度,几度造成天主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紧张。2006年,在一场探讨宗教与暴力问题的演讲中,他引用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拜占庭皇帝文告,批判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Muhammad)的“圣战”(Jihad)教义。虽然教宗事后道歉,但已经引起伊斯兰教徒的抗议。他在弥撒中引用早期教会祈祷犹太人“早日走出黑暗”的祷词,及为具有反犹倾向的神职人员解除绝罚(Excommunication),这些作为都引发犹太教徒的不满。
对他打击最大的,仍是处理性侵丑闻不力。担任教宗以前,拉辛格枢机在这个议题上其实大有作为。2001年,在他的主导之下,教廷将过去性侵案件由地方教会自行处理的作法,改由教廷信理部统一接管,开始积极调查相关案件,但处理方针仍是透过内规、尽量避免对外揭露,几个疑似涉案的重要人物,也基于对教廷威信打击过大的考量,被压了下来。成为教宗后,本笃十六世虽然代表教廷首度向被害者道歉,也颁布了明快的处理准则,但效果始终有限,性侵案件依然频传。
2013年2月28日,这位85岁又318天的本笃十六世退位。图摄于2013年3月1日,本笃十六世退位后,罗马城内一处教宗海报随之撕下。 图/美联社
本笃十六世接任教宗时已高龄78岁,他早已萌生退休的念头。一般认为,健康因素固然使他不得不退位,教廷丑闻频传及派系内斗带来的压力,也许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路透社
他恪遵传统的唯一例外,是为了圣若望保禄二世。依照教会传统,人在逝世5年后才能开始进行“宣福礼”(beautification)的程序;完成程序成为“真福者”(Blessed)(至少要有一个被教会认证的神迹出现)之后,才能再进行“封圣”(canonization)的程序(至少要有两个被教会认证的神迹出现),最终成为圣人(Saint)。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法蒂玛圣母(Our Lady of Fatima)节,宣布圣若望保禄二世的“宣福礼”基于“特殊情况”,不适用5年的限制。选择这一天宣布也有其深意:1981年的法蒂玛圣母节当天,圣若望保禄二世遭到刺杀,他身中两枪,子弹差了分毫而未击中要害。圣若望保禄二世深信,法蒂玛圣母救了自己的性命。
本笃十六世的健康始终是世人关注焦点,他接任教宗时已高龄78岁,而且受中风、高血压及心脏病所苦。成为教宗之前,他早已萌生退休的念头。2009年,已行走困难的他更意外跌倒,身体每况愈下。一般认为,健康因素固然使他不得不退位,教廷丑闻频传及派系内斗带来的压力,也许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年,本笃十六世的前私人管家偷窃并泄漏机密文件,让教廷高层权斗贪腐的丑闻及行政管理失当的窘态,赤裸裸浮上台面。
现任教宗方济各上任后,教廷内部保守派对他秉持开放、改革的立场始终倾轧不断,由于现任教宗与荣休教宗分别是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互动关系足以影响教会团结。本笃十六世退位后谨守分际。为了避免分裂教会,他不时强调教廷只有一位教宗—方济各;除了偶尔在教廷重要场合上露面,大多时间他都过着隐居的生活。2018年,前梵蒂冈驻美大使维甘诺总主教(Carlo Maria Vigano)公开指责教廷“漠视教会内部同性恋猖獗的潜在议题”,要求方济各下台。身为保守派盟友的本笃十六世始终保持沉默,维持卸任教宗不干政的传统。
本笃十六世退位后谨守分际。为了避免分裂教会,他不时强调教廷只有一位教宗——方济各。图为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举行的仪式上,站在现任教宗方济各身后。 图/路透社
本笃十六世与方济各,这两位前后任教宗在出身背景、人格特质及教义立场上完全大相径庭,他们的微妙关系已成为大众娱乐绝妙题材。 图/美联社
然而,一旦涉及重大教理问题,本笃十六世就不愿再保持沉默。2020年1月,他与梵蒂冈圣座礼仪及圣事部长萨拉(Robert Sarah)枢机合着的新书里指出,教会应坚持神职人员独身制(Clerical celibacy),独身制引领神职人员全心全意奉献上主,是绝对不可松动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考量神职人员短缺的困境,方济各对于是否准许已婚男性担任神父,采取开放的态度,他一再重申独身制是传统并非教义,可随着牧教地区不同而容许例外。本笃十六世的举动,无疑是拉着现任教廷高层官员,公然与现任教宗唱反调。
本笃十六世与方济各,这两位前后任教宗在出身背景、人格特质及教义立场上完全大相径庭,他们的微妙关系已成为大众娱乐绝妙题材。Netflix 原创电影“教宗的承继”(The Two Popes)即以此为题材,描写热情奔放的阿根廷人——审时度势的改革者,与内敛含蓄的德国人——尊崇传统的卫道者,机智交锋又相知相惜的互动关系。
剧中,安东尼·霍普金斯(Philip Anthony Hopkins)饰演的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乔纳森·普赖斯(Jonathan Pryce)饰演的伯格里奥枢机(即后来的教宗方济各)有一场精彩激辩。教宗坚称天主是不会改变的,“如果祂会改变,人们该如何找到祂?”伯格里奥枢机则认为天主是变动不居的,“祂会改变,因为祂要走近祂的子民。”最后,两位教宗似乎达成共识:他们会在彼此相伴的旅途中,找到天主。
而如今,卫道者已先一步走入历史,进步与保守的路线之争方兴未艾,继续考验着改革者。
如今,卫道者已先一步走入历史。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