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Alina是这栋房子的女王。”SJ Swartz笑着说道。
多伦多星报报道说,这只猫咪是Swartz与另外三位女士的宠儿。她们分别是Christine Dafoe、Jo-Anne Muchan,以及出于隐私原因不愿透露姓氏的Holly。她们合租在安省伦敦一条宁静的死胡同中。
当被问到谁负责清理猫砂这个“脏活”时,几人异口同声,毫不犹豫地指向Holly,高喊:“妈妈!”这声称呼仿佛为她们这群数月前还素未谋面的室友之间的关系定了调。
四位女士通过详尽的室友协议,妥善地协调了包括家务分工、账单支付、生活用品采购,甚至公共区域装饰风格等在内的各类事务。
这份协议始于去年春天,她们是在一个为安省老年人提供共享住房配对的网站上相识的。
年龄在60至74岁之间的她们,选择住在一起,是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也为了摆脱独居的孤独。
“有时我们会一起吃饭,这很棒。如果你做饭,其他人会负责收拾。我非常喜欢这种安排。”Muchan说。
Swartz则更看重室友间互相扶持的情谊:“我曾突然生病,情况恶化得很快。我的室友们主动照顾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建立这种互助关系的重要性。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很恐惧。”
**拥抱“黄金女郎”生活
这种老年人共享居住的生活方式,被称为“黄金女郎”模式,以80年代经典美剧《黄金女郎》 (The Golden Girls)命名。近年来,这种模式在加拿大各地悄然兴起。
专家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高房价的双重压力,该模式未来将成为加拿大住房结构的重要一环。预计到2036年,近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将年满65岁或更年长。与此同时,许多老人没有子女照顾,还有数万人排队等待长期护理机构的床位。如何安置这个快速增长的群体,成了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黄金女郎”模式的支持者认为,它不仅能减少独居老年人对资源的占用,还能建立互助网络、节省支出、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加拿大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eing, NIA)卫生政策研究主任Samir Sinha称这一模式为“中间缺失”的补充方案,专为那些不再适合独居但尚不需入住护理院的老年人量身打造。
“我相信这种模式会越来越普遍。”Sinha说。
**解决孤独的另类解药
孤独,可能是老年人生活中最被低估的“隐形杀手”。尽管很多人极度排斥进入机构化养老环境,但他们也无法否认孤独的沉重代价。
NIA于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50岁及以上的加拿大人希望“原地养老”,而不是搬入护理机构。然而,其中有57%的人承认曾有过孤独感,这种感受不仅令人难受,还直接影响健康——例如,缺乏支持性社交关系会使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上升60%。
相较之下,“黄金女郎”式的居住方式提供了一种过渡解决方案:有伴的独居。
在伦敦的这四位女性中,每人选择共享住房的原因不尽相同。Dafoe因与丈夫分居而承受经济压力,Swartz则希望通过社交减压。
她们通过一个名为“老年女性共同居住”(Senior Women Living Together, SWLT)的平台相识,该网站专为55岁以上安省女性寻找合租搭档而设。平台不仅支持匹配兴趣相投的潜在室友,还设有线上聊天群和线下见面安排。
“这个平台比简单地回陌生广告要安全得多。”Swartz说,“虽然我们花了几个月才真正住到一起,但之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佩里港“黄金女郎”:一场改变立法的居住实验
Martha Casson如今住在Lake Scugog湖畔,她说这里的风景“几乎伸手就能捧起湖水”。但几年前,她曾是佩里港(Port Perry)四位“黄金女郎”之一。
2019年,她们联手购房、改造住所,并与当地政府就分区限制展开斗争,最终引发全国媒体关注。这段经历不仅令她们成名,也引发了关于老年人共享居住权利的立法讨论。
如今,这四位最初的住户中已有三人将股份出售,搬离了原住所。Casson回忆说,那段日子充满温馨:“早上几个人一起喝咖啡聊天,晚上则围坐在餐桌旁。我们常常在环绕式门廊上享受宁静时光。”
但一开始,她们并不被Scugog镇接受。当时的市政官员将她们的合住视为“养老院”,提出设立新的“公共住宅”分区类别。Casson随后向安省人权委员会投诉,得到该机构的支持。这场维权行动最终推动了2019年省级立法进程。
四人购房时签署了详尽的法律协议,内容涵盖从共管权到“投票驱逐机制”等各种情形。
“我们常开玩笑说,有四个女人,就有五种意见。”Casson笑着说。
**共享不是童话,也有现实挑战
当然,并非所有“黄金女郎”式的合住都能圆满成功。
Pat Dunn就是SWLT网站的创办人。2014年,她在丈夫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开始重新思考住房选择。Dunn估计,大约有一半的共享住房计划会在一年内失败,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处前的充分了解。
因此,她鼓励每个团体在入住前制定室友协议,详细规划诸如做饭、接待访客,甚至养老护理等复杂事项。
“在拟定协议的过程中,你会真正了解对方的性格与底线。”Dunn说。
不过,地理学者Mark Rosenberg指出,共享住房不是万能解药。尤其对经济条件有限的老人来说,共同拥有房产难度更高。此外,这种模式的扩展性也令人担忧,无法靠一己之力填补老年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所有空缺。
他建议,政府应同步推动公共养老公寓、自然形成的退休社区(NORC)及机构护理单位等多样化解决方案。
**法规与金融的现实壁垒
与合租相比,共同购房的“黄金女郎”模式更容易面临法律与金融上的不确定性。
法律界人士Lindsey Park指出,目前尚无广泛认可的购房共享操作指南,这使得潜在买家和贷款方对这一模式持谨慎态度。
她在担任安省省议员期间曾提出《黄金女郎法案》,希望修改《规划法》,明确保护无血缘老年人共同居住的权利。该法案虽然在2019年获得广泛支持,却因省府另行发布指南而被搁置。
阿尔伯塔省则于次年通过“黄金女郎修正案”,禁止任何地方条例以“非亲属”为由限制老年人合住。
“在住房负担如此严重的当下,我们更应该鼓励这种创新的解决方式。”Park说。
**计划长期,坦诚沟通是关键
回到安省伦敦的那座小屋,Swartz和她的室友们对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信心。
“如果发生了什么,就直接沟通。我觉得坦率和真诚非常重要。”Holly说。
Swartz则建议,有意尝试这种生活方式的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式、底线和期待,“然后找到能够与你真诚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