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公众号读者问我——
想请教一下“湄洲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我回答:“这是错的!”
紧接着我赶紧补充回答——
“但,现实是‘将错就错’。”
他有一点疑惑?
我说,因为这个答案有两种说法。
先说第一种说法——
湄洲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
这是流行的说法。
但,这与教科书式的说法相悖。
另外一种说法——
《明史·礼志》:“永乐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诸庙皆少牢(猪一、羊一)。”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祀典。清雍正帝又诏普天下于祭祀妈祖时行三跪九叩大礼,这在清祀典中能享此殊荣的只有三位圣人,即宣圣孔子、武圣关帝、女圣妈祖。迨至乾隆年间,各府县官祭祀妈祖的仪式基本统一,有的还载入地方志:“每岁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诞辰致祭,设帛一(白色)、爵三、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羊一、豕一……正祭日五鼓,正印官诣庙,朝服行礼,前后三跪九叩,三献饮醴,受胙仪与关帝同。”史料还记载,元、明、清各朝都曾遣官直接“诣湄洲致祭”,于是,在妈祖信仰发祥地湄洲祖庙就形成了一种高规格的祭仪——祖庙祭典。
这一段话只有一个重点:
“在清祀典中能享此殊荣的只有三位圣人,即宣圣孔子、武圣关帝、女圣妈祖。”
他听后感叹道:“是这样啊!难怪到处都找不到出处!”
他又问我:“这种把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与湄洲妈祖祭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说法,是什么时候才出现了?”
我答:“不知道。但我认为,因清代与元代一样,都是非汉人为主的朝代。试想一想,他们会去拜谒黄帝陵吗?”
他说:“说来也是。”
我接他的话头,说:“最近,所谓皇汉这种思想,在网上兴起,并且似乎声音越来越大!”
他问:“皇汉是什么新名词吗?是不是大家口味差不多了,到处是烧烤和火锅!”
我刚刚要解释一下,哪知该文章已经删除了!
只记得有一个人说,历史教科书中“五胡乱华”是错的,应该叫作“五胡入华”!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华三大祭典”其中,不变的是祭妈祖与祭孔!
(二)
今天是乙巳端午节,
㊗️年年岁岁皆如愿
岁岁年年长安康
这是前几天我刚刚写的公众号,原本标题是《驳难》,有些人反馈,觉得标题有点拗口。我接受批评,现将文章的要点摘录,以飨读者。
对在公众号中发文章的人来说,批评与反批评,辩驳与反驳,是家常便饭。只要文明讨论,不粗鲁谩骂,就允许批评。
回溯四十多年来的事,反反复复,好像没有定论,又好像是已经有了定论。一直以来有一股势力,裹挟其中,不肯就范。
真理往往是“赤裸裸的”。
就问一句:
凡是人,就有出生地;妈祖是人,也有出生地;妈祖诞生地不是此地就是彼地;最早的史料、志书都明明白白记载妈祖诞生在湄洲屿,舍此就是邪说。
“恕我直言,横生枝节者都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屡试不爽!
几年前有个朋友提供笑料。说有个人接受某报采访,手内一本线装书——《敕封天后志》,对记者说:“您看看,这是‘敕封志‘,敕封代表这本志是皇帝封的,最权威的志书……”真是笑死人了!
殊不知,横生枝节的是林清标,他画蛇添足地给《天后志》书名加“敕封”二字,以迷惑普通民众。他还偷天换日式地篡改了
《天妃显圣录》
《天后显圣录》中妈祖《诞降本传》出生湄洲的记载,从而成为学界和信众对妈祖诞生地认知混乱的始作俑者。书名《敕封天后志》,这里“敕封”(皇帝褒封)的是“天后”而不是“志”。皇帝“敕封”的对象只能是神明,而不能是志书!就像今天授予劳动模范之类称号的只能是人而不能是器物一样。如果说“敕封”的是一本书,那文峰宫保存的清代《敕封天后圣母真经》,岂不是也成为皇帝“敕封”的“真经”?实际上,与皇帝有关的文章、编著通常称之为“敕撰、敕修、御制、御定、钦定”,这类书名俯拾即是。这本来是个不用解释的常识,但却有人故意曲解为“敕封”的“天后志”。
故意曲解的人,他图的是什么?是不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呢?
前年有一个很至亲的朋友对我说:有关人员找到折衷的办法,即两家都不得提出生地,贤良港祖祠拆去路边碑坊的“妈祖诞生地”坊名,拆去路边播放“妈祖诞生地”的大幕电视、广告牌;湄洲祖庙也不要再提“妈祖诞生地”。要求双方从此只能称“妈祖生于莆田新安里”,但遭到众多专家反对而作罢。之后,有关部门“和事佬”说,今后只提“妈祖出生于莆田市”。
当时我对他说:“恐怕不容易!”
后来,我发现有关部门真的在一些地方出现“妈祖出生莆田市……”替代称“湄洲岛”“XX……”有一本小人书《妈祖》,是XX资助出版的,当然内容都称“妈祖是莆田市人”。不过这种称谓并不普及,普通人照样称“妈祖诞生于湄洲岛”,又奈我如何?更多专家、新闻媒体、妈祖敬仰者,乃基于历史事实,仍认定“妈祖诞生于湄洲岛〞,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要为他们点赞!
我想,有关部门的用意是好的,可是效果不尽人意。
试想,《湄洲日报》怎么办?还有一份杂志叫《湄洲论坛》;按理说,“湄洲湾”也得改为“莆田湾”——哈哈,川普有一个法案,以后不许叫“墨西哥湾”,改叫“美国湾”,但世界不承认。
(插图系网络提供)
朱合浦,1945年生,福建莆田人,长期从事文化工作,退休前任莆田市政协文教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退休后随子女移居厦门,是厦门市博物馆文化志愿者;目前仍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并荣获“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称号。